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中心 > 专家观点
韦福雷博士 | 深圳绿色低碳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4-04 浏览次数: 155554

【专家简介】


640.jpg

 

韦福雷 博士  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副教授,国家高端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新兴战略产业博士专家联谊会科技专家委员会新能源与低碳产业专家顾问。

 

本文为韦福雷博士3月27日出席ITCC博士桃源·博士对话(第五期)活动的主题分享内容整理。

 

12.jpg

 


 

 

深圳如何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为什么要提出双碳目标?

 

1、提出“双碳”目标是大国担当,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顺势而为

 

中国一直以大国姿态担当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积极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在历次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我国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努力贡献者,逐步成为关键引领者。

 

2、实现碳中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主动选择

 

提出“双碳”目标实际上也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主动选择。

 

一是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近50%。加快发展新能源,通过能源转型用新能源部分替代油气,大幅降低能源对外依存,确保能源安全。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美国采取贸易战、技术战封杀我们。通过能源转型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比如我国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双碳”战略能够进一步推动创新。

 

三是推动产业发展质量。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将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仅推动传统创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以新能源带动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快速崛起。

 

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通过能源转型,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二、为什么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能源转型是实施双碳战略的核心。新型能源体系最主要特征是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

 

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占到了整个碳排放的80%以上,而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所占的比例又达到80%以上,两个80%就决定了能源转型是未来低碳发展的核心。

 

2020年提出“双碳”战略以来,我国能源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思路也逐步清晰。

 

一是准确定位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关系。基于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基本国情,碳减排不能等同于“去煤炭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电都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电源,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加快发展新能源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兼顾低碳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煤电的功能将逐步从基础保障性电源向系统调节性电源、应急备用电源转变。

 

二是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决定了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继续增长。因此,推进“双碳”不能简单地限制能源消费总量,而是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新能源消费比例的持续提高,能源消费量增加将不会带来碳排放增加。因此,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能够实现“双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三、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圳故事

 

1、产业缘起:生态环境治理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引进的多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劳动密集型“三来一补”产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也迅猛增长,2004年深圳灰霾天一度达到187天的历史最高值,PM2.5年均浓度超过70微克/立方米。立志消除灰霾,2004年成为深圳的治霾元年。

 

经研究,深圳灰霾的主要成因是PM2.5,其排放源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占31%)、工业源(占24%)、火电厂(18%)。于是,深圳多管齐下、“精准打击”,从源头开展治理。主要举措包括:淘汰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16大重污染行业;通过“油改气”实现火电清洁生产;推动公交电动化,推广港口岸电和低硫油等。

 

13.png

图1 1990-2022年逐年霾日数(单位:天)

资料来源:2022年深圳市气候公报

 

经过持续改进,深圳灰霾天逐渐减少,2009-2022年已连续14年无重度灰霾。2022年,深圳全年共记录到灰霾日3天,PM2.5平均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深圳蓝”已经成为深圳城市竞争力的一张亮丽名片。

 

回顾这个过程,深圳做对了一件事,就是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内,深圳先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去年提出“20+8”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核心理念之一。2022年,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个产业集群)增加值达到13324.02亿元,占GDP比重达41.1%,高于GDP增速3.6个百分点。

 

同时,深圳绿色低碳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例如,本地化的应用助推了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2017年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2018年实现出租车全面电动化,获评“全球绿色交通代表案例”,同时也孕育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现状如何: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8”产业集群的划分,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安全节能环保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3个产业集群。

 

2021年,深圳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642亿元,安全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425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达1066亿元。

 

(1)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2021年,深圳新能源产业增加值约642亿元。计划到2025年,突破1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深圳累计建成新能源创新载体超百家。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前三强”,集聚企业达到3000余家。风电产业集聚企业75家、氢能产业集聚企业及科研机构70余家。光伏逆变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核电、气电等清洁电源装机容量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7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5个百分点。大鹏新区集中了多个国家级、省级核电、气电、天然气基地,其中液化天然气供应量约占全市的70%、全省的50%。

 

(2)安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021年,深圳安全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约425亿元。计划到2025年,突破600亿元。

 

深圳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安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深圳在该领域已经成长起一批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创新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在部分领域领先全国。如:高效电机及控制系统领域的汇川、英威腾等,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万润、九洲、瑞丰、雷曼等,水污染治理领域的深圳水务,废弃物处理领域的深圳能源、东江环保、格林美等,节能环保服务领域的铁汉生态、达实智能、世纪天源等。

 

(3)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021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1066亿元。计划到2025年,突破2000亿元。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深圳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和政策创新,获批国家车联网先导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络汽车协同发展“双智”试点城市,通过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初步评审。出台系列政策在载人、载货、城市环卫等领域先行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

 

从产业层面看,深圳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研发、测试、制造中心。从应用层面看,深圳以54.4万辆的新能源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2025年或将达到100万辆;配套建设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9.7万个;已经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约145公里,累计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93张,率先在蛇口妈湾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

 

3、成功经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

 

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能够取得如此卓著的成绩并非偶然。这得益于深圳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法治为基础,以政府为保障,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

 

一是“有为政府”的保障。利用市场规律,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和市场培育情况,动态的选择“进退”。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产业发展的土壤和“阳光雨露”,但是不去过多地去干涉企业的发展。3月23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23》报告,深圳“宜商环境”排名第一。

 

二是“有效市场”的驱动。在政府“阳光雨露”的政策支持下,在相关平台的支撑下,生产要素有效集聚整合,市场主体公平、充分的竞合发展。

 

 

四、未来怎么做:六大协同助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应强化六大协同,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是与“双碳”目标协同。作为国家战略,“双碳”将为诸多领域带来新机遇,包括能源、交通、建筑的绿色低碳转型都需要有产业支撑。深圳应立足“双碳”目标,积极挖掘和培育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绿色低碳产业基础优势,做大做强产业生态体系。

 

二是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四链协同。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在源头创新、高等教育和人才等方面仍然相对薄弱。应该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加快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加大核心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同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的协同融合,筑牢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的基础。

 

三是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深圳自2008年开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再到“20+8”产业集群。尽管,产业的分类越来越细,但是其发展的根基仍然是深圳的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绿色低碳产业具有非常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因此,深圳应通过机制创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逐步演化成更加强大的产业生态体系。

 

四是“硬科技”与“软实力”协同。既要注重硬科技的发展,也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对于绿色低碳产业而言,不仅要注重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应注重制造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强化设计、品牌和知识产权等“软实力”的培育,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五是产业空间联动协同。深圳缺地,尽管政府采取了工业上楼等措施为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但是产业发展的空间约束仍然非常明显。因此,深圳产业的发展不仅要着眼于深圳,还要善于整合大湾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产业空间协同,形成“母工厂+制造基地”的模式。在深圳布局一批专业化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打造“母工厂”,集聚顶尖人才,承担技术研发、工艺改进、新产品试制和员工培训等功能,依托“母工厂”向“制造基地”输出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核心材料、高级人才等资源,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六是双循环协同。抓住全球碳中和的机遇,充分发挥深圳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推动绿色低碳产业融入“双循环”,实现国内、国外市场的协同。通过绿色低碳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效应对碳边境税等壁垒。扩大“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等平台的影响力,带动国内外绿色低碳优势资源集聚,创新环境技术交流转移模式,加快推动深圳绿色低碳产业“走出去,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注:本文由韦福雷博士授权深博联科技社团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深博联科技社团)

相关新闻
北京大学曹和平教授讲解《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
2017-08-09
搜狐旅游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中国建设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Copyright @ 深圳湾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09545号深圳网站建设公司:联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