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中心 > 新闻中心
湾区资讯 | 深港“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确立!
发布时间: 2021-10-09 浏览次数: 86862

近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也是本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为香港谋划未来。

 

 

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香港北部发展规划,这份《施政报告》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并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此外,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施政报告》多处与深圳相关。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北部都会区

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并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

 

双城三圈

“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可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河套地区

香港正研究加快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科园建造工程。此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科创合作区)的“一区两园”工作进度良好。长远而言,在《发展策略》下,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地方,将会整合为新田科技城,当中与创科相关的土地估计约有240公顷。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佔地约540公顷的深港科创合作区,可集港深两地优势汇聚海内外人才,势必成为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新田科技城

提出善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鱼塘和乡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将增加合共约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以构建新田科技城,发挥更具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群聚效应。

 

地标性创科设施

建议藉前海扩区方案契机提升洪水桥╱厦村为新界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并在与前海隔湾呼应的流浮山建设具规模、地标性的创科设施,为北部都会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制订明确政策及行政指引,尽量把“无地域限制、带动就业机会”的政府设施及写字楼迁往北部都会区。

 

创科生态圈

建立更完整的创科生态圈,令“再工业化”植根香港,并与深圳以至大湾区的创科发展相辅相成,使创科成为香港新经济动力,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下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推动研发

建议在河套地区港深创科园内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以“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16所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实验室及8所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聚焦生命健康领域的科研工作。我知道不少生命健康初创或大型企业看准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和大湾区市场的潜力,有兴趣在港发展。新田科技城将可为相关的科研及先进制造业提供土地。

 

运输基建

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探讨将东铁线伸延至深圳罗湖并在深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等。 

法律服务

为协助法律界迎接大湾区对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的需求,律政司会继续推行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制订统一的大湾区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及其他相关标准,以及落实适用于深圳前海的“港资港法港仲裁”,并争取将措施扩展至深圳其他地方以至整个大湾区。

 

 

点击查看《施政报告》全文

 

 

 

            专家观点            

 

 

 

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科技协进会副会长李德豪博士: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建议建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提供15万个创科职位,为创新科技发展至少250公顷土地,明确希望为创科人才带来发展机遇。

 

林郑月娥以“新气象、新未来”为题谈到建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以加强与深圳的跨境合作,强化深港两地的互补性,以“运输基建先行”,加速香港北部与内地一体化,令两地青年人能够更方便地穿梭两地,体验创新时代的新世代,从而碰撞出更强大火花。

 

作为一个科研机构,我们认为在实施“杰出创科学人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来港之前,要先要找对发展方向。创新人才目前在香港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是创新科技产业化方面较弱,科研项目不能很好地落地。同时,市场缺少一个明确度量标准的数字化机制,从而就导致香港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缺少了一个检视不足的标准。要实现《施政报告》的远景,我们建议香港政府首先要有明确的数字化检讨机制,在推动创新的同时,跟内地紧密地推进创新项目产业化,特别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方向合作,让香港年青一代跟随国家方向,成功的机会更多,更容易在内地落户、生根、开花、结果。有了清晰、积极的KPI检讨机制,才可排除工作政治化,是香港步向成功的关键。

 

香港本身的经济主要来自金融地产,科技产业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影响甚微,过去在科技产业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孵化的项目如果不往产业化方面发展,那么项目也难以发展壮大。因此,要有清晰的青少年发展方向,持续追踪、跟进才能让香港新一代赶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才能追得上“中国速度”,香港新一代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赚取红利。

 

行政长官建议把创科局扩大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我们认为这是关键一步。创新改革不能只流于表面,只有产业支持落到实处才能有真正实用的创新,并且有助于勾画未来的创科产业的蓝图。把大湾区分工清楚,香港国际科创中心才有清晰的发展目标。而报告内唯一提到的“产业化”是体育项目,竟然连“数字化”都没有,从中就了解到了香港创新进发展程中的关键缺口,期待工业局能够引进内地富有产业经验的人才,引导大湾区工业及至全国需求,真正发挥香港国际科创中心的优势,而非单单量产国际论文的“工厂”。

 

《施政报告》对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充满信心,在落马州河套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设立“大湾区创科飞跃学院”及“大湾区创科快线”,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专项基金,对创科业界来说确实是可喜可贺。本机构建议,既然在载体、人才、资金上全力支持企业及人才开拓大湾区创科发展机遇,若能同时定下发展目标并持续向目标前进,搭建好舞台,自然就能吸引到更多人才,让时势造英雄。

 

在国家科技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的过程中,遭遇西方国家打压这种情况是必然的,比如华为等科技企业。香港创科产业发展的其中一个关键任务就是要明确地承担好中国科技国际化的任务,特别是在新科技标准国际化方面,可以团结东盟或海上丝路国家打造一个像东南亚IEEE那样的机构或联盟,推进亚洲科技崛起。香港可以凭借国际学术机构排名的优势,清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国家之名,助力打造领导世界科技发展风向标,这是香港的必然重任。相信特区政府多管齐下的方针,能够从政策制定开始,提供卓越的土壤、清晰的责任和明确的目标,令香港创科人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快更好地成长。

 

 

 

 

 


 

相关新闻
北京大学曹和平教授讲解《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
2017-08-09
搜狐旅游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中国建设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Copyright @ 深圳湾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09545号深圳网站建设公司:联雅网络